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南康之死所想到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16:4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两天突然知道南康的事,进而去看了他的书。看了他写的他和他老公的点点滴滴,从《浮生六记》的轻松幸福,到《等你到35岁》的压抑悲伤。心开始一点点难过,越来越承受不住。听着郑智化的《别哭我最爱的人》,眼泪忍不住流出。点进南康的贴吧,看到很多人说要人肉出南康老公,很多人为南康不平,骂那个男人懦弱。可我想,南康看到这样,是不会开心的吧。我相信,南康的死,那个男人是最伤心的。那个男人一开始应该不是同性恋,只是他恰好爱上的是南康。就像南康说的,当初差一点点他们就不是同学,如果不是同舍,可能他们也不会相爱。那个男人和南康都不是可以勇敢面对世俗眼光的人,他们都小心翼翼的躲避着别人好奇的目光。家庭的压迫,是他们最无法抵抗的压力。毕竟,那些不惧世人目光,可以为爱挑战一切,甚至断绝家庭关系,或是家人坦然解释等等,都是小说里的杜撰。人,说到底,是社会动物。家人,事业,责任……一相比较下来,爱情是最不重要的。即使家人勉强同意,邻居、同事、亲戚、朋友背后的议论,也足以压垮世上最坚固的爱情。口舌无辜,却最是伤人。有多少人,可以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而毫无动摇。恐怕这样的人,心里早已扭曲了吧。
     说到底,南康之死,要付最大责任的,应该是这个社会吧。中国,甚至整个世界,这么多年文化,都视同性恋为禁忌。因为古人生存能力有限,所以视生育最为重要。而同性之间,又如何能生育呢?所以,千百年来,虽然我们早已不再为生育发愁,甚至人口问题都成了当今最大的问题,可是我们还是无法接受同性恋。尤其是中国人最重视的香火传承。我们总是认为,同性恋是精神病,是变态,甚至很多偏远地区根本不敢想象同性恋。其实根据弗洛依德的心理学研究显示,社会上每一个人均有双性恋的倾向,所以拥有同性爱倾向的人所占的真正人口比例,可能会是社会人口的全部,即 100%。同性恋并不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反而是一种很正常的感情行为。其实同性恋的感情比很多异性恋的感情更为坚深,因为他们要面对的压力更大,他们相爱的可能更低。
     英国的沃芬敦报告(Wolfenden report)是西方国家对同性恋合法化的转折点。很多西方文明国家现在已经对同性恋或同性恋行为进行了合法化。一系列的欧洲国家,例如荷兰、德国等已经改变法律或者允许同性婚姻或者在法律上认可长期的同性恋关系。一系列的国家允许同性恋伴侣收养子女。而公开承认是同性恋、双性恋或过去曾经进行过同性性行为的政治家的人数也在上升。这包括了前英国国防秘书附属梅杰(John Major)、波蒂略(Michael Portillo)。公开的同性恋政治家大维·诺里斯是爱尔兰参议院议员,而现任以及前任爱尔兰总统玛丽·麦阿里斯(Mary McAleese)和玛丽·罗宾逊是爱尔兰同性恋法律改革运动(Campaign for Homoexual Law Reform)的创始人,这个组织曾在爱尔兰对同性恋合法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951年,保加利亚合法化了成年人之间的同性性行为,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则于1961年通过。在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1967年把21岁以上成年人自愿的同性性行为合法化,苏格兰在1980年跟进,北爱尔兰则于1982年跟进。承诺年龄在1994年从21岁下降到18岁,并于2000年在大不列颠调低到16岁和北爱尔兰的17岁,使同性性行为的承诺年龄与异性性行为的承诺年龄一致。
      这几年,由于日本耽美文化、以及中国少数敢于出柜的同性恋影响,中国很多年轻人都可以慢慢接受同性恋。当然,还有很多人狭隘的认为男同性恋一定是娘娘腔、不男不女或是大帅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男同性恋之所以是男同性恋,就是因为他们喜欢的是男人。如果是那种不男不女的娘娘腔,那还不如去喜欢女人。而这种娘娘腔也是被男同性恋者所鄙视的。还有很多女生认为同性恋一定是帅哥,以至于有发生过看到不是美男的同性恋就谩骂的事。对于这样的女生我想说的就是强烈鄙视。她们是披着理解同性恋的皮看帅哥来的。还有一些人是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的,这种人我可以理解,毕竟中国根深蒂固的男女配的思想不是说打破就打破的。要这个社会的大部分人真正接受同性恋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很著名的同性恋。很多人不理解柏拉图的所谓"精神恋爱",这都是因为对古希腊社会研究了解不深的缘故。如果知道了其意义在某一方面就是指同性恋,这个就不难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工程师、科学家、哲学家和发明家达芬奇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都是同性恋,米开朗基罗曾狂热的爱过一个叫做卡瓦列里的青年贵族,他们的恋情几乎全城皆知。卡瓦列里就是后来写了《灵魂的七种体现》的作曲家小卡瓦列里之父。英国大哲人培根被认为是同性恋者。王尔德是众人皆知的同性恋者,他曾因为自己的独立秉性而入狱。支持瓦格纳的有同性恋倾向的路得维希二世和管家双双跳河自杀身亡。法国作家科克托是双性恋。美国大诗人惠特曼和狄金森几乎可以被肯定是同性恋,许多人为了支持自己所谓正统立场竟对很多明显的证据视而不见。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俄罗斯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身上,他因为爱上外甥而被迫自杀,然而音乐界和史学界许多人宁可接受漏洞百出的记录说他死于霍乱。与卡拉扬齐名的大指挥家伯恩斯坦曾与老师科普兰同居过。另外,文学家吴尔芙,也有此倾向。法国当代哲学大师福柯,是公开的同性恋者。英国数学家图灵由于是同性恋而遭到迫害性无效治疗,英年早逝,他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同志在政治家中比较少见,因为这个职业的特殊使然。然而我知道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市长和澳大利亚大法官之一(名字记不清)是公开承认了自己的性取向。在中国,不用说历朝历代皇帝的优伶,那几乎列举不尽。许多人知道乾隆与和珅的故事,却没有发现其中的同性恋意味。要知道皇帝和宠臣尤其宦官,这样的意味是很浓厚的。周定王有"裸合"之境,龙阳君留下了"龙阳"一词,卫灵公留下了"余桃"一幕,汉哀帝和董贤留下了"断袖"典故。《断背山》之所以把英文的Back故意译成"臂",成为《断臂山》,其实是呼应这个典故。民国时期广州的金兰契之类的女子组织,亦是此类意味很深的场所。说到东方,当代的张国荣和白先勇,两个人公开了各自的同志恋情,而其高尚人格早已得到社会尊重。再往东,日本的川端康成大学时曾有一段同性恋情,到了三岛由纪夫,同性恋就是很明显以至于外露的了。这些都和出生地点,就读学校一样,稀松平常。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希望这个社会可以更早的接受同性恋,不论是男同或是女同。其实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理解。希望南康的悲剧永远不要再发生。想说的是,爱,永远不分性别年龄,不分财产品德。爱,就是最单纯的爱。
沙发
发表于 2010-1-25 19:28:54 | 只看该作者
等你到35岁,每每读到便是没由来的忧伤。
南康,逝者既已往,如今唯愿长安罢了。
3
发表于 2010-1-25 20:04:25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忍心看下去,我怕我会哭。
这世界已经有太多悲伤,我更宁愿去看那些小白的文,傻瓜般的人。
4
发表于 2010-1-26 22:30:05 | 只看该作者
最爱南康喜欢的一句 愿现世静好 现世安稳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1:2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夜色氤氲


    那是张爱玲的名言 很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追忆白。

GMT+8, 2025-5-18 22:45 , Processed in 0.51886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