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冷月星痕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香推荐 。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8-14 00:44:05 | 只看该作者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钢琴教师。



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曾被改编成电影,并在第54届戛纳电影节中获奖。年届四十的女钢琴教师艾丽卡在维也纳音乐学校任教,她与专横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在这个封闭保守、几乎与世隔绝的残缺家庭中,没有男人的位置。艾丽卡感到压抑苦闷,这种畸形的环境导致了她不得不依靠偷窥和自我虐待来发泄性欲望。她的人生因为一个学生的引诱而改变了……

22
发表于 2005-8-14 00:45:49 | 只看该作者
匡匡

匡匡,女子。又名raku。网易专栏作家。《新电影》专栏影评人。《花溪》专栏作者。赴日后开始小说创作。

七曜日。



七个曜日,七个姊妹,17年命运各自亮晦烁灭,如17年蝉蛰藏秘密洞穴,终也有天要顶破泥土来到,地之上。在光线焚毁黑暗的一刻,女与女殊途同归,炼成正果透明身。

23
发表于 2005-8-14 21:33:51 | 只看该作者

苏菲的世界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该书自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截止到1995年5月,该书德文版的销售已达120万册的天文数字。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
--《德意志星期日汇报》  

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
--美国《新闻周刊》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有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
--著名作家与评论家 马德兰·蓝格尔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会陷于心灵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本书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了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本书提供了一盏明灯。
--哲学教授 傅佩茱  

《苏菲的世界》可以当做哲学启蒙书来阅读。它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则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更加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要义吗
--知名作家 南方朔
 
是谁的哲学史

这真是一本出版商梦寐以求的书。由一个毫无知名度的北欧高中教师所写作的这本西方哲学史,打破了学术话题不受欢迎的传统,让哲学走出阴暗的象牙塔,成为最热门的卖点。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有系统的涵盖各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谜团的解答,读者也跟着温习了一遍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不论就内容,或就其受欢迎程度来看,都是极吸引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现在,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


这本书的流行有其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好几方面来看。全书虽非学术性著作,但它是一本捍卫哲学的书,正因为其大众化,它也就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本书不是在探讨哲学上的某一特别思潮或历史,而是尝试对每一派别做概论式的介绍,并说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本集"学术界一般看法的摘要录"。因此,这本书表达了当今知识分子的立场。
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坦白说,这正是世间为何要有哲学家的原因。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选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蕃茄的最低价。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美"、永远"善"的事物上。


在这本书里,其实贾德真正感兴趣的哲学,不在逻辑学、数学或语言学,当故事重心转移到马克思、弗洛伊德、达尔文和宇宙论时,摩尔、罗素等人,根本连提都不提。有些话题,即使和哲学没什么关系,却一再出现,很明显,这是一本在政治立场上十分讨好的书。一切当代时髦词汇全部被囊括:生态学、女性主义、宽容、东方宗教、比较宗教、联合国和新世界秩序等。这样的写法,或许是为了使哲学议题不和时代脱节,或许是为了涵盖更广大的读者群,不过,留给读者的印象是这些议题似乎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


因此,这不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而是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对哲学根源所做的选择性的探讨。在小说结尾,科学被认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义虽然教义不明确,却绝对是人类的最佳选择。这本书引导读者获至这样的结论,但事实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给予读者的印象只是这是历代智慧累积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历史将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菲力·詹森
24
发表于 2005-8-14 22:55:40 | 只看该作者
亦舒的:
<喜宝>
<流金岁月>
<她比烟花寂寞>
<天若有情>

25
发表于 2005-8-25 20:26:52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
以上大家推荐的  
除了<狼的图腾>其他我全都看过  大家真是好品味呢
我推荐两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5 12:29:48编辑过]

26
发表于 2005-8-28 19:46:13 | 只看该作者




书名:亲爱的坏品位
作者:陈逸飞
出版社:江苏美术
价格: 40元
内容提要:世界上如果有一种人可以越坏越美丽,那他们就是其中的顶尖高手,本书收录艺术、摄影、音乐和时尚四大领域的“坏品位大师”。强烈的视觉颠覆给“坏品位”一个你所有生活之外的别样定义。


坏品味言论:
  
“有创造力的人就应当在人群中间与众不同,因为这是他的责任。”--Vivenne Westwood

“我与疯子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我没疯”--Salvador Dali
  
“时装就是废物”--Alexander McQueen
  
“平庸,是这个星球最要不得的事”--Terry Richardson

“我的作品里80%都是愤怒”--Jean-Michel Basquiat
  
“为了避免彻底前疯掉,我在成为音乐人和成为杀人犯之间做了一个选择”--Marilyn Manson


目录:

前言
ART艺术
Andy Warhol 赢尽世界的异端
Jean-Michel Basquiat 天堂里的涂鸦者
Salvador Dali 患妄想症的梦旅人
草间弥生 被幻境追逐
PHOTOGRAPH摄影
荒木经惟 恶之泛爱者
Nan Goldin 私人日记
Terry Richardson 野兽派摄影师
MUSIC音乐
David bowie 变色龙的千面脸
Jimi Hendrix 火烧吉他
Marilyn Manson 美女和杀人狂
FASHION时尚
Jean Paul Gaultier 外星人鸵鸟
Alexander McQueen  坏孩子的剪刀手
John Galliano 两面派的英式先锋
Isabella Blow 帽子女巫
Vivienne Westwood 永不妥协的朋克女王
Betsey Johnson 一个妖精的前世今生

27
发表于 2005-9-17 02:50:52 | 只看该作者

刚刚过去的历史


>中国年轻人里有两种比较典型的:一种人说我们年龄很小,年轻人就该是风花雪月,他们说以前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历史,觉得我讲的东西跟他们很远。当然这个人还算给我写了电子邮件,还有很多风花雪月的人不会给我写电子邮件。还有一种人仇日,对日本人有种族性的仇恨心理,跟日本右翼一样。
>……
28
发表于 2005-10-15 01:41:18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bookcool.com/online/sheke/weilnk-gb/0/content.htm

《韦罗妮卡决定去死》

她相信自己是个绝对正常的人。她所以决定自杀是出于两个非常简单的理由,而且她确信,如果她留下遗书进行解释的话,很多人都会同意她的这一做法。

第一个理由:她生活中的一切没有任何变化,青春一旦逝去,就意味着将一天不如一天,老年期便会开始在她身上打上它不可逆转的印记,疾病来了,朋友们离去了,总而言之,继续生活下去不会增添任何新意,相反,忍受痛苦的可能性却大为增加了。

第二个理由更富有哲学色彩:韦罗妮卡阅读报纸,看电视,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一切都是荒谬的,而她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就使她产生了自己一无所用的感觉。

二十四岁的时候,在经历了能够经历的一切之后——看来可真是不少!——,韦罗妮卡几乎已经确信,一切都将随着死亡而告结束,因此她选择了自杀:最终的自由,永远的忘却。

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依然留有怀疑:如果上帝存在呢?

数千年的文明使自杀成为一种禁忌,一种对宗教所有法规的对抗:人要为生存而不是为屈服而斗争。人类应该繁衍,社会需要劳动力。一对夫妻需要有一种理由继续生活在一起,哪怕是爱情已不复存在。一个国家需要士兵、政治家和艺术家。

她注视着他的眼睛,微微一笑说道:“那我就如期而死。”
“疯子就是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那种人,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患者、躁狂症患者,或是说与众不同的那些人。”

很快她可能会最终相信,生活仍有价值,忍气吞声是无用的,反正她将要离开这个世界。她的惟一出路就是远离一切和远离所有的人,千方百计地试图恢复原来的自我,服从维莱特的规章制度。她适应了这里强制实行的日程安排:早早起床,吃早餐,在花园里散步,吃午饭,去客厅,再去花园里散步,吃晚饭,看电视,上床睡觉。

在那里,人们无需再承担什么责任,无需为一日三餐而奋斗,无需照管那些循环往复令人厌烦的琐事,却可以几个小时之久地观看一幅画,或是动手胡乱画上一通,而这一切都可以被容忍,因为归根结底他们是精神病患者。正如她本人有机会看到的那样,只要跨进一所精神病医院,多数人的情况都会有很大的好转:他们无需隐瞒自己的病症,“家庭”的气氛有助于他们接受自己患有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的事实。

某些医生说,新发现的一种名叫血清素的物质与人类的精神状态有关。缺乏这种物质,就会影响一个人在工作、睡眠、进餐以及享受生活的快乐时集中精力的能力。当这种物质完全丧失,一个人就会感到失望、悲观、一无所用、过分疲劳、焦虑不安、举棋不定,最后则陷入长期忧伤的状态。这种状态或者会导致全然的冷漠麻木,或者会导致自杀。另外一些更为保守的医生则认为,一个人生活发生的剧烈变化——比如国家更迭、失去了一个所爱的人、离婚、工作单位或家庭增加了对他的要求——是造成压抑症的原因。根据冬季和夏季入院患者的人数多少,一些现代研究成果指出,缺少阳光是压抑症产生的原因之一。

“我曾见过一个女人,穿着一件红色的袒胸露肩的连衣裙,两眼无光地在卢布尔雅那的大街上行走,当时的气温是零下五度。我以为她是喝醉了酒,就去帮助她,可她却拒绝了我递给她的外套。

“也许在她的世界里,当时正是夏季。她希望有一个人正在等着她,这种想法使她浑身发热。即使那个人只存在于她的诸妄之中,她依然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和死去,你不这样认为吗?”

“天气很冷,不过,这样的一个上午蛮好。”泽德卡说道,“阴天,灰蒙蒙的,寒冷。很奇怪,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从不感到压抑。出现这种天气时,我感到大自然与我是协调一致的,是我内心世界的一种展示。相反,太阳出来了,孩子们开始在街上媛戏玩耍,所有的人都为好天气而高兴,我就感到难过极了。一切都显得充满活力,而我却不能参与其中,仿佛这是不公正的。”
29
发表于 2005-11-5 03:10:09 | 只看该作者
安妮的宠物精灵  大家好  我刚来
于是对这里 一见钟情
30
发表于 2006-1-10 04:46:50 | 只看该作者


书名:《巴黎情人》

作者:钟文音

版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4月



巴黎,这座孕育了无数艺术与文学的城市,她的浪漫不独属于情人,更萦了无数朝圣者前来祭拜各自心目中遥想的艺术家、哲学家与作家,在钟文音的笔下,巴黎是她和杜拉斯、卡来耶、波伏瓦经典女性的对话之所……...

加上作者钟文音 就是四个女子了.我个人不喜欢这个作者.有点狭隘.她的目光之中只再台湾,而且让人觉得太过于自我了.不过这书却不失为一本好书.对于了解巴黎有很大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5 11:22:3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追忆白。

GMT+8, 2025-5-29 21:26 , Processed in 0.74857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